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李俊明《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天下文化

李俊明《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天下文化

¥112
-
+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
    作者: 李俊明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天下文化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8/07/3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00元

    ISBN:9789864795147
    叢書系列:藝術設計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多次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曾柏庭
    打破台灣建築典型意識型態
    為公共空間與民眾生活帶來無限想像

      連續四年共五件作品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台灣新銳建築師曾柏庭,能在國際大獎中與建築大師們同台較勁,靠的是他不屈服於窠臼,重新想像、定義建築的精神。

      國中才剛畢業,曾柏庭就獨自跑到太平洋的另一頭,過起小留學生的生活,獨力完成學業後,在全球知名的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帕金斯威爾建築設計事務所、貝.考伯.佛烈德聯合事務所等工作。

      14年後滿腔熱情與理想的他回到台灣,想用國外的所見、所學,在自己的故鄉大展身手。懷抱夢想的柏庭想在公開競爭下,用實力證明自己,積極參與公共工程競圖,雖然連續10次失敗,但他仍不放棄堅持。

      在第一次成功獲得競圖的台南一中體育館作品中,他因一個「半戶外」空間所衍生的公共性,啟發了他的建築思維,成為他後續公共建築與住宅系列作品的重要切點。

      在烏來立體停車場、土城國民運動中心、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等作品中,他勇於挑戰成規,在符合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即使賠錢,也要做出最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空間,不僅翻轉台灣公共工程典型意識型態,也成功獲得許多國際大獎的肯定。

      在許多公共建築、住宅的競圖中,他努力提出新主張,要讓改變成為可能,期待在重新想像公共空間與居住體驗成功後成為先例,引發民眾、政府的觀念轉變,建造屬於下一世代的新建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俊明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世界地理》、《雅砌》、《2525》、《好房》雜誌總編輯,現為自由作家,著有《我的一生很平凡,只有愛而已:丁松筠神父的生命之旅》、《愛的先行者:翻轉50萬個生命的家扶》等書。
     
     
    目錄

    承擔建築的角色與意義/阮慶岳
    國際經驗,台灣實踐/張基義
    以「研發」精神走向卓越/褚瑞基
    即使孤獨 仍要堅持自己的路/龔書章

    第1章 種下不服輸的種子
    第2章 憑著傻勁,堅持到底
    第3章 在全球舞台磨練自我
    第4章 旅行才能學到的事
    第5章 故鄉中的異鄉人
    第6章 要留下貢獻,還是庸碌一生?
    第7章 還沒開始前,別說不可能
    第8章 即使不開花的種子,也要種
    第9章 不能預測,但能創造

     
    收回
     

    即使孤獨 仍要堅持自己的路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

      常台灣建築界很小,我和Borden在評圖、教學的場合遇過,在不太熟時,他跟我一起至威尼斯看建築,深聊過後,他對我講的理論很感興趣,也聽了我一些建築理論課,之後我也邀請他到交通大學建築系授課。

      我很關心台灣年輕建築師,在同輩中,Borden最具整合性思考。他看事情是多面向的,把預算、機能、技術等全面集中思考,操作模式十分專業。

      Borden也是台灣少數有抱負、膽識的年輕建築師。

      他很年輕就創辦Q-LAB,且在一般台灣建築師不敢也沒能力參與國際競圖時,就連續不停的投入;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多台灣公司做國際競圖時,多成為共同合作國際事務所的代工,但Borden參與的案子,多由Q-LAB主導,這種模式在台灣十分少見。

      Borden的作品,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較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烏來立體停車場。他用優雅的外觀,聰明、簡單的把一個機能空間包起來,是屬於形式上的案件,但在構建、比例做的很漂亮。

      第二階段的主要作品是中和運動中心、土城運動中心。他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內在的設計,整合各元素,技巧成熟。

      第三階段表現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北市立美術館等競圖。Borden開始關心地景、都市和人的活動。

      第一、二階段屬於內爆形式,關注內在機能,第三階段開始觸碰外在問題,近年他也接下幾個公共住宅案件,在處理空間規畫外,還需關注空間裡人的情緒。

      Borden是小留學生,他的成長不在台灣,也因此少了一群同年齡層的台灣建築界朋友,這也讓他與同輩較疏離。但我覺得他的疏離也是件好事,因為若與同輩相濡以沫,只會讓他的路走的不夠遠,且他的孤獨反而會拉著大家一起往前走。

      他像是隻孤鳥,但台灣建築界需要一群孤鳥。

      我認為建築師應該是熱情、積極參與解決這個時代、城市所面對的問題;建築師應該面向社會,用專業直接介入社會、面對公共性而進行思辯、甚至樂觀想像。

      每個建築師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我期許Borden即使孤獨仍要堅持自己的路,善用扎實的專業優勢往前走,同時也不忘實驗人文性與生命力的案件,用建築改變未來的台灣社會。

      摘自《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