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經絡解密卷五:雙太陽健美組合人體背景最雄厚的護大塊

經絡解密卷五:雙太陽健美組合人體背景最雄厚的護大塊

¥139
-
+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經絡解密 卷五:雙太陽健美組合 人體背景最雄厚的護衛官 小腸經+膀胱經

     

    詳細資料

    作者: 沈邑穎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3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50元
    ISBN:9789865406349
    規格:平裝 / 382頁 / 17 x 22 x 1.9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一定要認識的經絡高手,   
    守護人體健康、美麗的雙太陽護衛官!

      小腸經屬於太陽經,循行從手臂外側連結至肩膀及肩胛骨,也循行於面部五官,善於觀察和收**料,提供心臟最忠貞厚實的保護,成為心之禁衛軍。小腸經是心臟的幕後英雄,具有太陽般溫暖熱情、無私給予的特質。就如小腸經影響的經血,向上變化為乳汁,用來哺育另一個生命體。小腸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庫,含有大量的免疫細胞,這些淋巴組織在免疫防禦與腫瘤細胞播散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外剛內柔的小腸經就像花木蘭,它也是許多愛美女性想一窺奧秘的,因為蘋果肌所在區域正是小腸經所經之路,還有防老回春的養老穴,不但善於**急性病症,老化相關疾病以及肢體旋轉問題,都是我們平日可以善加運用的保健穴位。

      膀胱經是人體最長最大的防禦系統,主要分布在人體背部,從頭到腳,是抵禦外來邪氣的重要防線。因為經絡循行路線最長,穴位最多(共67穴),不僅成員龐大,而且個個身懷絕技,所以膀胱經系統在**疾病上完全可以不假外人,一直是專業中醫師和民俗療法喜歡應用的經絡,只要在頭部、腰背及小腿施治,就能達到全身**的效果。厲害的膀胱經其循行範圍就像是勇猛健壯的鱷魚,但內心卻很溫柔,不僅護衛腎經,而且默默地在身後保護著人體。

      中醫認為太陽經主一身之表,是人體抵禦風寒暑濕等邪氣入侵的第一道門戶,就像房子的外牆保護屋內重要器官。小腸經與膀胱經為手足同名經,經氣本來就能相通,加上背俞穴和募穴位置相鄰,能夠互相支援,全然地包覆人體背部避免風寒侵襲。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宛如太陽般地守護人體,這雙太陽的組合,成為人體最堅實的防護牆,也是「背景」最雄厚的經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邑穎 醫師

      古典針灸派傳人,專長中醫經絡研究。現任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

      從小就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大學參加針灸社,從此愛上中醫。MBA留學期間,觀察到傳統中醫學深厚哲理中所蘊涵的前瞻性與發展性,決定棄企管轉中醫。師從台灣針灸四大派「古典針灸派」周左宇老師,秉持師訓以傳承和發揚經絡為終身職志。

      一直懷念童年在大自然中翻滾的歲月,喜歡簡單的生活與純樸的人們,也掛心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2011年告別台北,來到好山好水好人情的花東地區,終於回歸自然,歡喜成為「小鎮醫師」,守護在醫療最前線,以實踐中醫天人相應的「全人醫療」。

      著有《古典經絡針灸大家:周左宇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卷一》、《經絡解密˙卷二》、《經絡解密˙卷三》、《經絡解密˙卷四》。
     
     
    目錄
    十二經絡中的雙太陽: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
    《經絡解密 》導言
    小腸經總論
    外剛內柔的花木蘭

    一、小腸腑的特色
    1.小腸是受盛之官
    2.小腸經功能:化物出焉
    【泌別清濁】
    【小腸主液】功能之一:利小便以實大便
    【小腸主液】功能之二:濡養組織器官與關節
    中醫師不傳之祕:痛風與小腸的關係

    二、小腸經系統特色
    1.小腸經古稱「肩脈」
    2.太陽主一身之表,護衛君主
    三、小腸經的合作關係
    小腸與心的關係?9?1從屬護衛
    1.小腸經是護主心切的禁衛軍
    2.與心同行的好婦友
    胃 小腸 大腸的關係?9?1吸收血津液一條龍
    1.小腸與胃的關係?9?1營養再吸收
    2.小腸與大腸的關係?9?1津液及糟粕
    3.小腸與大腸協助人體氣血運行
    小腸與膀胱的關係?9?1水務及防禦
    小腸與脾的關係?9?1水精輸送
    小腸與腎的關係?9?1隱性關係

    小腸經四大系統
    一、小腸手太陽之脈(經脈)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特色
    文武兼備的小腸經
    1.上肢部的「手刀」路線
    第一個關節處:「上踝中」
    彎曲而行,善於控制旋轉的「養老穴」
    第二個關節處:「出肘內側兩骨之間」
    「後溪穴」連結小腸經和督脈
    第三個關節處:「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
    小腸經上肢部解密:
    重點在肩胛骨,屬於心臟保護結構
    2.胸腹部的「御膳房」路線
    竹葉的功效與小腸經特質的關係
    小腸經胸腹部解密:
    主要與營養的吸收和輸送有關
    3.頭面部的「耳目」路線
    頸部和面部四穴:
    天窗穴、天容穴、顴穴、聽宮穴,個個身手不凡
    鼻旁路線也是小腸與心的反應區
    小腸經頭面部解密1:
    頭面部循行特色與其為心的耳目有關
    小腸經的雙V循行路線與《卷四》經脈、經別有關連
    小腸經頭面部解密2:
    臉部回春的秘密—向上提拉肌肉
    小腸經頭面部解密3:顴骨的健康學和面相學
    顴穴位置及針法
    手太陽小腸經─病候
    1.循行所過的肢體部位:
    上肢循行部位的疼痛和面頰、下頷的腫脹疼痛
    2. 頭面五官科:以耳目病為主,耳病是重點
    3.小腸經主液之所生病
    中醫師不傳之祕:肩胛骨對於人體的影響
    中醫師不傳之祕:胸痺與小腸經的關係
    中醫師不傳之祕:太陽經主表證的特色

    二、手太陽之正(經別)
    肩腋心腸線
    小腸經別在胸腹部的隱形道路
    中醫師不傳之祕:「胞脈」意涵和相關病證
    1.「胞」的定義
    2.「胞」的病變反應區
    3.與「胞」相關的病證:分為血病與水病兩大類
    4.與「胞脈」相關的病證?9?1「倒經」
    中醫師不傳之祕:癥瘕積聚與婦科的關係
    中醫對於「癥瘕積聚」的概念
    腸覃及石瘕

    三、手太陽之別(絡脈)
    小腸絡脈─循行特色
    支正絡肩
    小腸絡脈─病候
    中醫師不傳之祕:支正穴的秘密
    四、手太陽之筋(經筋)
    小腸經筋─循行特色
    上肢部(路線104)
    頭面部(路線507)
    小腸經筋解密:本經筋在頭部及五官的循行意義
    小腸經筋─病候特色
    小腸經四大系統循行特色
    保護心臟的禁衛軍
    剛柔並濟的花木蘭特質
    中醫師不傳之祕:乳突外張的臨床意義
    中醫師不傳之祕:「落枕」的中醫臨床概念
    中醫師不傳之祕:小腸經隱藏人體頭頸及手臂的旋轉關鍵
    中醫師不傳之祕:養老穴善於處理身體旋轉與老化問題

    小腸經的保健
    一、平日的照護
    二、小腸經常用保健穴位
    重要穴位及主治功能
    疏通龍骨和肩背的後溪穴
    喚醒小腸經主液的腕骨穴
    防老回春和控制旋轉的養老穴
    善於提拉和鬆項肩的顴髎穴
    多穴合作療效更佳
    1.改善胸背痛和胸痹的正支穴+肩臑穴
    2.乳腺一條通的少澤穴和前谷穴+肩臑穴

    小腸經的人生哲學
    一、小腸腑功能教導我們的人生哲學
    受盛之官:受納包容,豐盈飽滿
    泌別清濁:理性分析,悲智雙運
    化物出焉,忍耐待時,溫婉含蓄
    二、小腸經循行教導我們的人生哲學
    太陽特質:溫暖熱情,無私給予
    手刀、肩脈、心之耳目及旋轉結構:
    文武兼備,外剛內柔

    膀胱經總論
    假如我們還是一隻鱷魚……
    一、膀胱腑的特色:州都之官
    1.中醫稱膀胱為「水腑」
    2.膀胱藏津液與氣化,功能失常易有頻尿、尿失禁問題
    3.膀胱氣化所司,還包括汗液
    4.膀胱在面部對應的位置為「人中」

    二、膀胱經系統特色:人體最長的經絡
    1.為什麼這麼厲害的經絡會成為「足太陽膀胱經」?
    2.「足太陽經」的威力
    全面包覆背部,主一身之表,護衛全身
    為諸陽之氣
    與肺經共管皮毛和衛氣
    3.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特色
    面部五官特別重視眼睛與鼻子
    從頭頂入絡腦部,與神智有關
    腰背部有五臟六腑及任督二脈的背俞穴
    膀胱經主筋之所生病
    4.足太陽膀胱經系統的重要性

    三、膀胱經的合作關係
    膀胱與腎:表裡配合關係
    膀胱與肺:護表與津液關係
    膀胱與三焦:水道、毫毛腠理及原氣關係
    膀胱與肺腎三焦:氣機與津液
    膀胱與心:主表關係
    膀胱與小腸:同名經與泌別清濁關係

    膀胱經四大系統
    一、膀胱足太陽之脈(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脈 循行特色
    1.頭面部的「啟動衛氣」路線
    1-1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
    1-2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1-3其直者,從巔入絡腦&1-4還出別下項
    「巔」的部位及「從巔入絡腦」
    還出別下項,循肩髆
    解密:膀胱經頭面部循行的其他奧秘
    2.腰背部的「臟腑黃金路線」
    膀胱經腰背部循行的三項特色
    特色一:腰背部分為「內側」與
    「外側」兩條路線
    特色二:在腰部另外分出「體腔內部路線」
    特色三:從臀部到下肢又分為
    「膀胱經本線」與「膀胱經側線」
    膀胱經脈三大循行特色:成就膀胱經對於人體的四大貢獻
    貢獻一:主一身之表,與肺經共同防禦人體
    貢獻二:藏有五臟六腑和相關的背俞穴
    精彩的五臟六腑俞穴
    與臟腑背俞穴並列的穴位,
    可加強相對應的臟腑功能
    臟腑背俞穴的定位
    臟腑背俞穴的分區特色
    貢獻三:腰部的重大任務:護腎為本
    貢獻四:臀部的重大任務:傳宗接代
    3.下肢部的「高手如雲」路線
    大腿部位:從臀部到膕窩分為「膀胱經本線」與「膀胱經側線」
    小腿及足背部位:單線且外偏的路線
    足太陽膀胱經脈 病候

    二、足太陽之正(經別)
    膀胱經別—循行特色:胱腎心別線
    新增―膀胱與心臟的關係
    加強―腎臟與心臟的關係

    三、足太陽之別(絡脈)
    膀胱絡脈 循行特色
    膀胱絡脈 病候
    中醫師不傳之祕:
    膀胱經絡穴飛陽穴是**鼻病的專穴
    中醫師不傳之祕:麻黃是肺經與膀胱經共同代表藥
    中醫師不傳之祕:膀胱經與夜尿的關係

    四、足太陽之筋(經筋)
    膀胱經筋 循行特色
    1.下肢部
    2.腰背部
    脊項線
    肩上線
    腋下線
    3.頭面部
    舌本線
    完骨頄線
    鼻眼線
    中醫師不傳之祕:鼻眼線暗藏的特色
    目上綱特色
    頄部特色
    鼻眼線與口的關係
    中醫師不傳之祕:膀胱經脈病候主筋所生病與經筋的關係
    解密:膀胱經筋頭面部循行特色
    大面積包覆膀胱經脈頭面部循行
    彎曲蜿蜒分布至面部
    膀胱經筋 病候
    膀胱經四大系統總結

    膀胱經的保健
    一、膀胱經平日保健法:與太陽同行
    二、中醫師不怕治嗽,讀者也可以自保
    三、膀胱經常用保健穴位
    頭面部疾病配穴
    眼病遠近配穴
    鼻病遠近配穴
    頸項腰背部疾病配穴
    頸項病遠近配穴
    腰背病遠近配穴
    背俞穴疼痛可取該臟腑的經穴**
    慢性腰痛容易在第四、五腰椎之間出現血絡
    四、膀胱經系統與好友臟腑系統的相關用穴

    膀胱經的人生哲學

    附錄:膀胱經背俞穴之部位及排列順序與臨床診治意義
     
    看更多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