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響的曠世巨作,帶你體驗東方美學
中國美術多山水畫,雲煙蒼茫,引人做出世之想,難得有一件〈清明上河圖〉,讓我們有機會細看這件名作,也同時回頭來觀看我們自己的城市。──蔣勳
〈清明上河圖〉是一份珍貴的藝術與社會史料,且看蔣勳大師如何引領我們走進千年前的市井況味,找到繁華城市裡的幸福節奏,思考自己與城市的關係,思考城市文明存在的幸福正向價值。
在美學大師蔣勳的眼裡,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只有一件
全世界有近四十件不同的<清明上河圖>版本被收藏著,但只有收藏在北京故宮的北宋張擇端畫的這一張,是美學大師蔣勳眼裡真正的〈清明上河圖〉。這件中國美術史上難得一見的的以城市為主題的傑作,放在世界美術的格局上,遠遠超過同一時期任何一個民族的繪畫成就。
〈清明上河圖〉就像一部現代電影
蔣勳認為〈清明上河圖〉就像一部現代電影,真實記錄了一千年前鄉村、都市間的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面貌。
這部視覺變化萬千的中國長卷藝術,透過蔣勳細膩的分鏡解說,讓欣賞者隨時可以掌握最精彩的畫面。從「驢隊馱炭」、「近郊農村」,經過「行道樹」、「交流道」這樣緩和的場景鋪敘後,走進城市主題,一幕幕漕運繁華與商業街道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將劇情帶到畫卷中心位置的「虹橋事件」。
〈清明上河圖〉全卷五百多公分、彙納八百多個人物
〈清明上河圖〉全卷五百多公分、彙納八百多個人物,是十二世紀人類文明史上最多元興盛的都會縮影。
在張擇端的美學世界裡沒有「英雄」,城市繁華的「主角」就是庶民百姓。他在京城街頭,看庶民百姓的生活,看苦力搬運米糧,看縴夫拉船,看街頭攤販叫賣,看橋樑上人潮來往,看車馬滾滾駛過,看士紳豪商的富貴,也看城牆腳下殘障乞丐的貧苦,他們,都是張擇端筆下「主角」,八百多個各行各業各種身分的「城市居民」,不分富貴貧賤。透過人與人的身體,人與人的眼神,互動牽連,張澤端在一片看似繁榮喧嘩的商業鬧市中,捕捉到屬於「人」的深沉心事以及城市人性荒涼中的溫暖。
〈清明上河圖〉是一份珍貴的社會與經濟史料
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圖〉更蒐集了城市林林總總的圖像,汴京河岸漕運卸貨的真實景象,讓觀賞者對一千年前的造船技術,貨物的運輸、貿易、倉儲、搬運,都有了全面具體的了解。
〈清明上河圖〉對舟車、橋樑、屋宇、人物、服裝的精細寫實,成了北宋城市最豐富的一卷百科全書,不只在藝術上傑出的價值,也保留了第一手最不可取代的北宋都城史料。
不論是都市豪宅、農村竹籬茅舍、各種建築物,或是巍巍皇城高大宏偉的城樓,屋上琉璃瓦舖面,兩端屋脊鴟尾,鉅細靡遺的宮殿建築,每一處都是個性層次分明,可以說是十二世紀北宋建築史的最好資料。
並記錄了北宋漕運物資通有無的經濟貿易現象,可說是一千年前北宋「漕運碼頭」最真實的紀錄片。
作者簡介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七年。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東吳大學通識講座《當東方美遇上西方美》教授。現專事寫作繪畫、藝術美學研究推廣。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更推展向兩岸四地,播種無數美學的種子,處處散播美的感動與生命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