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非地方: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NON-LIEUX: intruduction à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é作者: 馬克?歐傑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譯者:陳文瑤出版社:田園城市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7/01/25語言:繁體中文定價:320元
ISBN:9789869331579規格:平裝 / 128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在超現代性的世界裡,人們始終、但又從未在「自己家」。
--繼《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馬克˙歐傑持續在非地方裡探索他的日常人類學
「非地方」,指的是因應加速人或物的運輸而產生的必備設施(快速道路、交流道、火車站、機場),以及交通工具本身(汽車、火車或飛機),也包括顧客川流的大型連鎖旅館、超市,甚至是那些讓全球難民、流亡者短期棲身的中繼站。
「非地方是烏托邦的反義詞: 它存在,但它不作為任何有機社會的庇護。」 不同於現代性的社會中, 一旦個體聚集,便組織社會並規畫地方; 充斥著超現代性的「非地方」空間, 只與旅客、顧客、使用者、閱聽者打交道 --他們只需在入口確認身分、社會化與定位。
非地方的使用者,透過他們持有的火車票、機票,經過收費站出示的信用卡,甚至是在大型購物商場走道來去的推車,建立起某種象徵性的契約關係;人們在非地方藉由表明身分:護照、信用卡、支票或其他任何得以獲得通行的證照,來取得其匿名性。 人類學家注意到,人們可以在十字路口擦身而過,然而交流道卻不容許任何相逢。旅人會在旅途中閒散漫步,或抄捷徑迷了路,搭高鐵或飛機的旅客則有其明確的目的地。身分的標誌及歷史的位置,已經隨著今日的地表空間組構改變了。
在這本書裡,馬克˙歐傑為我們打開新的視野,藉由超現代性的人類學的提出,引領我們進入孤獨的民族學的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克?歐傑
生於1935年,法國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曾任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院長(1985-1995)。早期他的研究田野主要在非洲,特別是多哥、象牙海岸一帶;後來隨著對現代性、超現代性的興趣,他逐漸把田野拉回與自己更為貼近的土地:歐洲。1992年出版的《非地方: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深入闡述了「超現代性」的特徵,並提出「非地方」的概念,引起相當的關注,而正是這一年,他與杰哈˙阿爾塔伯(Gérard Althabe)、尚˙巴贊(Jean Bazin)以及艾曼紐˙特瑞(Emmanuel Terray)等多位人類學家,於社科院成立當代世界人類學研究中心。歐傑的學術著作無法一一勝數,不過我們注意到,脫去學者的身分,他還寫了《亞瑟的母親》(La Mère d’Arthur, 2005)、《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 2007)兩本小說。
譯者簡介
陳文瑤
生於澎湖,臺南藝術大學史評所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與語言科學博士候選人,現從事法文翻譯及藝評寫作。 目錄
序曲Prologue
鄰近與他方Le proche et l’ailleurs
人類學之地Le lieu anthropologique
從地方到非地方Des lieux aux non-lieux
終章Epilogue
參考書目Quelques références
馬克.歐傑著作表L’auteur 收回 序
序曲
開車之前,皮耶.杜邦想去自動櫃員機領點錢。機器確認卡片無誤,允許他提領一千八百法郎。皮耶.杜邦按下1800這個鍵,機器請他耐心等候片刻,接著吐出數量正確的鈔票,並提醒他不要忘了取出提款卡。「謝謝您的惠顧」,當皮耶.杜邦把錢放進皮夾的時候,機器一邊總結。
接下來的路線很簡單:星期日早上從巴黎走A11高速公路南下可說是一路通暢,在杜爾丹收費站用信用卡刷過路費時也不用等。從交流道繞過巴黎外圍,再走A1到達華西機場1。
皮耶.杜邦把車停在地下二樓(走道J),將停車卡放入皮夾,接著迫不及待走向法國航空的報到櫃台。他如釋重負地放下行李箱(剛好20公斤),把機票拿給櫃檯小姐,並詢問是否可以給他吸菸區靠近走道的位置。安靜而面帶笑容的櫃檯小姐,在電腦上確認過後,對他點個頭,接著把登機證給他,並補充:「18點B衛星航站登機。」 他提早安檢進入候機室,好到免稅店買點東西。一瓶干邑白蘭地(給亞洲客戶的法國見面禮),一條菸(自用),他把收據跟信用卡仔細地收好。 稍微瀏覽了一下精品櫥窗:珠寶、服飾、香水之後,他在書店停下來,翻看幾本雜誌之後挑了本輕鬆的書,談旅行、冒險、偵探之類的,再好整以暇繼續閒逛。
他細細吟味這樣的自由──一方面來自擺脫行李的事實,另一方面更是出於那種只需等待下一步到來的安心感。現在他已經「符合規定」,登機證在手,身分已查驗。(「敬我們倆,華西!」)如今,在這些數以萬計的個人路線彼此視而不見地交錯的人口超載之地,被置入了某種無以名狀的魅力,那是原本屬於步履雜沓的空地、廢墟與工地,碼頭、車站與等候區;屬於萍水相逢、讓人短暫體驗由奇遇帶來的可能性、以及讓人只須「靜觀其變」的地方的魅力,不是嗎?
登機作業順利進行。廣播請登機證上Z開頭的乘客最後登機,他於是坐在一旁,饒富興味地看著登機證上X、Y開頭的乘客在登機口徒勞地你推我擠。 坐在機艙內等待起飛以及空服員分送報紙的空檔,他翻閱航空公司的雜誌,想像用一根手指畫出可能的航線:伊拉克利翁、拉納卡、貝魯特、特蘭、杜拜、孟買、曼谷,只消一眨眼的工夫,越過幾個在新聞上不時聽到的地名,就飛完這超過九千公里的航程。他看了一眼免稅商品目錄,確認長程航線可以使用信用卡,滿意地閱讀「商務艙」的專屬禮遇──這都要拜公司的慷慨之賜。(「在戴高樂機場第二航廈以及紐約機場皆設有貴賓室,讓您小憩片刻、打電話、影印或使用Minitel網路2……此外還有專人服務及貼心打點,長途飛行機種搭配的新座椅Espace 2000較為寬敞,附有桌子及獨立可調式頭靠墊……」)
他瞄一眼他的Espace 2000數位控制面板,接著又埋頭看起雜誌上的廣告:近期車款的流線造型令人讚嘆;幾張著名全球連鎖飯店的照片,略帶浮誇地寫著「文明的場所」(馬拉喀什的瑪穆尼亞酒店3,「在成為酒店之前原本是宮殿」;而大都會布魯塞爾酒店則「仍然保留著十九世紀的輝煌盛況」)。隨即意外看到一則與座椅同名的汽車廣告:Renault Espace──「某天,對空間的需求浮現且毫無預警攫住我們,然後,再也不放手。擁有專屬空間的渴望難以抵擋。一個帶領我們雲遊四海的移動式空間,配備俱全應有盡有……」簡言之,就像在飛機上一樣:「空間早已與您合而為一……在陸地上您不曾感受過身在Espace(太空)這般前所未有的舒適」,廣告一語雙關地結束。 飛機已經起飛。他加緊翻閱雜誌剩下的部分,在〈河馬,河流的主人〉停留了幾秒,這篇文章開頭以非洲是「傳說的搖籃」與「魔法巫術的大陸」作為召喚;接著快速掃過關於波隆納的報導(「人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墜入情網,但是波隆納讓我們愛上它」)。有一瞬間他被一則日本Videomovie攝錄機英文廣告的強烈色彩所吸引(「色澤活潑、聲音逼真、畫面流暢,讓它們永遠屬於你」)。特內唱的一段副歌不時在他腦中浮現──打從下午時分,他在高速公路上的廣播中聽見之後。或許過不了多久,歌裡那句「照片,我青春時的老照片」4的隱喻,對未來的一代將不再具有意義……他自言自語。封存當下的鮮美:攝像冷凍機。另一則Visa卡廣告完全安撫了他(「通用於杜拜及任何您所到之處……帶著您的Visa卡放心旅行」)。
他隨意瞄了幾則書介,基於專業興趣,在一本名為《歐洲行銷》(Euromarketing)的摘要前停了一下:「需求以及消費行為的同質化,是構成企業嶄新國際環境的大趨勢中的一環……在這份以全球化現象對歐洲企業、歐洲行銷的內容與有效性、國際行銷環境可預見的變革所造成衝擊的研究報告中,辯證討論了許多問題。」書介結尾並提及「對於更為標準化的混合行銷發展的有利條件」以及「一種歐式傳播的架構」。 有點恍神,皮耶.杜邦放下雜誌。「繫上安全帶」的指示燈已經熄滅。他調整好耳機,打開第五頻道,任由海頓C大調第一號協奏曲慢板將他佔據。在這幾小時的時間裡(飛越地中海、加勒比海以及孟加拉灣的時間裡),他總算可以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