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設計,是從生活出發。為人,為大自然尋找一個平衡、美的錨點。透過英倫大大小小,散落街頭,或獨立世外的建築體閱讀每一位設計師內心真實想對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用設計閱讀這個世界:從英倫建築開啟自我與設計對話 作者: 蔡韋德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輕刻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7/09/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ISBN:9789863795698 規格:平裝 / 228頁 / 22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你對設計的認識有多深,你的設計就有多深 設計,是從生活出發 為人,為大自然尋找一個平衡、美的錨點 透過英倫大大小小,散落街頭,或獨立世外的建築體 閱讀每一位設計師內心真實想對、對設計的領略 遠渡重洋前往英國學習設計 透過中西雙方對於設計,對於教育的不同方式 碰撞出自我的道路 對設計師而言 在不同文化生活環境中漫步式的深入旅行 經由異文化的洗禮與衝擊 去觀察、思考、了解和比較每一項設計的緣由 是一個優良設計師養成過程中必要的修練 目錄
CHAPTER 01與自己對話 這一切都是與自己對話 不景氣的不是環境,而是人心 設計時日 旅行之見-作自己靈魂的伴侶 1 ∼ 5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莎士比亞的故居,在與不在? 最老的NOKIA ? 習慣的建築,建築的習慣。 很古典的玩具店, 是建築綁人還是人綁建築? 小建築 CHAPTER 02設計反省力 反省設計能力 設計的技術與理論 四十歲以上的設計師 我的刀劍:讀《浪人劍客》給我的啟示 在混亂中生活的美學 設計與興趣 設計從業者的陷阱,不可不知 人與設計之道 6 ∼ 10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煙囪的聯想 建築物的氣質 卡地夫城堡(Cardiff Castle) 橋‧ 建築 英國車站的頂棚建築 CHAPTER 03思考創造力 如何培養創造力 泰奧揚森(Theo Jansen)給我的啟示 設計人,你的才華其實沒那麼重要 如何變強,提升創造力 我不在回家的路上,浸淫於獅子林 旁的梧桐 設計靈感從何而來 11 ∼ 15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城堡的傳說與文化創意產業 象徵性建築或是建築的象徵 是倉庫還是希爾頓(Hilton)? 英國的陰宅 經融商業特區的倫敦小黃瓜 CHAPTER 04設計方法與研究 別鬧了!設計師,你的想法是錯的 成為一位優秀設計師的條件 作設計,非本科系的優勢 如何念設計研究所 不要在乎你的創意 練習設計能力的方法 16 ∼ 20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到處都是怪建築 假的!大怪獸建築 Oxford 嘆息橋 倫敦的一角 Chester CHAPTER 05 閱讀這個世界 觀念上的蓋子:留學與國外經驗之談 英國〈Cornwall 西南角之旅 蘇格蘭之旅心得 如何閱讀設計 為什麼要學英文? 21 ∼ 25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幸福的建築 建築的呼吸空間 建築與大自然的結合 微型建築 值得欽佩得建築精神 CHAPTER 06台灣的社會與企業 企業裡的創意:何謂設計管理? 品牌建立與工藝 設計學校沒教的事:設計談判 理論與實務的方法 設計師的四種能力 國外的設計比較好? 企業裡的創意: 設計の思考力,教企業創新!○1 企業裡的創意: 設計の思考力,教企業創新!○2 26 ∼ 30 座英倫建築的記憶 晶體建築 如假包換的包浩斯建築 淘氣的建築 一棟位於橋上的商店建築 一個建築的故事:牽繫著我的過去的 STARBUCKS 收回 序
序
從2005 年開始VICTOR TSAI 的同名部落格正式誕生,記錄從大學設計系畢業、進入業界到英國完成碩士學位,後來服務於華碩設計中心到現在的歷程,一路走來也八年了,這本書大部分收錄於英國De Montfort University 碩士期間在部落格所發表的文章,並隨書附上相關生活照,希望能透過文字述說我的想法、讓圖片傳達我的心意,分享給各位讀者。
這段期間,算是我設計生涯中第二個轉捩點,之前所受的藝術與設計教育,大都較重視技能發展,在D.M.U 就讀的這段時間,讓我認識了「設計研究」的重要性,記得剛入學的時候,博士班的學長告訴我一位學姊為了一朵花擺放於鞋面的位置,研究了一年之久,剛開始不懂甚至覺得好笑,到現在我才深深體會到,這才是設計研究該有的精神與嚴謹。經由我的指導老師Dr. Robert Chen(陳建忠老師)與何明泉教授的指導下,讓我在未來面對許多重要的設計案時,都能擁有足夠的信心與方法面對,由衷感謝他們所教導予我的東西。
在英國這段時間,學長陳建邦博士不吝嗇的將長時間在英國生活的經驗分享於我,並有許多機會讓我親自體驗,學問不僅在書本上,更可以在生活之中習得,這本《Victor Tsai× 英式設計漫步》不僅獻給他們三位,也獻給我最愛的老婆Doreen 與親愛的家人,尢其是我的母親,更分享於正在讀此書的您,期望台灣的藝術與設計環境愈來愈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