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NO.67《點亮街區的迷人小店》
Light Up The Neighborhood
做一件遠大的小事
開一間小店,近幾年在臺灣變成一種「流行」:可以當老闆,可以過想過的生活,可以自主商業模式⋯⋯做這樣的創業選擇,幾乎都是為了「自己可以怎麼樣」,這確實是創業美好的地方,但本期《小日子》介紹的四組創業者,他們不只是為了「我」怎麼樣,他們也在意這間店與周遭鄰里的互動。因為他們的店,點亮了原本冷清的街巷。有時候貫徹一個看似平凡的理念,就醞釀出低調穩定的力量,那看似微小實則遠大的事,比做生意更為重要。
開設在基隆慶安宮後面、漁市場進出貨小巷子裡的「人參民謠小屋」,老闆小北經營很率性,開店之初只要報名上臺自彈自唱三首歌,就可以免費喝一杯,漸漸地匯聚了許多不同型態的緣分,「像是沒有血緣的家人,這份浮世間的穩定感,是一份幸運的羈絆。」
張登堯在新竹成立「江山藝改所」,融合藝術展覽、咖啡與民宿的空間。張登堯直言,「當時在新竹,參與藝文活動,並不是民眾的生活習慣」,然而不做永遠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麼,「將外來的思想養分帶回來,分享於這片土地。」從主流觀點來看,他們或許只是做一個規模不大的生意,然而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卻是無法量化。
出身花蓮,在多個城市工作過的賴慶融,落腳從清朝時代即存在的自強街,不像臺南其他街區有許多人氣店鋪,安靜的自強街保存了老臺南生活況味。慶融移出了部分空間讓大眾免費申請使用,有賣早午餐、有幫自己辦畢業回憶展的,透過與在地的分享,讓走進這條巷子的人變得更多元,也吸引後續不同樣態的店家進駐。
臺中長大的羅一詠跟范暄,在花蓮靜謐的成功街開了間咖啡館,一開始覺得冷清,漸漸才發現「原來每扇鐵門後面真的有人居住」,雖然現在的住戶多半是長者,但大家喜愛熱鬧的個性不減當年,隨著後續不同小店的進駐,整個街區又再度活絡起來,「街區文化是由生活在這裡的人一起創造的。」
「如果可以在一個地方好好地生活,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是一種喚醒街區的力量。」跟周圍環境一起好好過日子,做一些或許不大但重要的事情,那些來自四面八方意想不到的對話,就是生活本身最美麗的回答。
收回
雜誌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一日一創作從微小的事物開始持之以恆
從友善出發 與環境連結的理想生活
鑽進都市夾縫 尋找臺灣怪奇街廟
搭古董車環遊古巴 來趟穿越時空的魔幻之旅
在臺南鹽分地帶 相遇停留的人們
城市便捷的背後 埋藏地底的生命之歌
在可以住的藝廊裡 帶著想像力去旅行
攝影師行走手記
王文彥:國界之間的美麗與哀愁
專欄
馬世芳:這才是有教養的流行音樂
劉梓潔:東京,最初的所在
張曼娟:校園裡那頭大象
聊聊天
蔡明亮 ╳ 梁基爵:
創作是安靜的凝視 真誠的生活
封面故事 Light Up The Neighborhood
Part1 照亮街區風景的小店
川流不息的漁市場 民謠小屋點亮舊巷微光
循巷弄找舊城記憶 用藝術滋養街區日常
在被時間遺忘的百年老街 開一家惜物家具店
一杯生活裡的咖啡香 喚醒從陌生到熟悉的可能
Part2 到這些街區 散散步、逛小店
SP 元氣大叔大嬸集合!尋找巷弄裡的人情味
人物專訪
莫子儀:書寫的當下 都是放肆地面對自己
創意現場
盧建彰:我要學他,笑笑的
工作室日常
古城老屋裡的設計插畫空間
小日子享生活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