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這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美味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Further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作者: 理查.費曼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Richard P. Feynman 譯者: 尹萍, 王碧 出版社:天下文化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8/05/3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4794836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
18年5月11日,費曼誕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1942年,費曼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參與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 Project),當時雖然年紀很輕,卻已經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隨後,費曼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及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由於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QED)方面的成就,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許溫格(Julian Schwinger),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費曼為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解決了不少問題,他所創的「費曼圖」,改變了基礎物理觀念化跟計算的過程,成為近代科學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種表述方式。
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費曼物理學講義》(中文版有十四冊)與《費曼物理學訣竅》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費曼還寫了一本較通俗的《物理之美:費曼與你談物理》,此書入選為「人類思想精粹」,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論》等經典並列。
費曼的兩本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與《你管別人怎麼想》,作品裡外都散發著他多采多姿的個性。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一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
費曼也是一位建設性的公眾人物。他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調查工作的事跡,幾乎家喻戶曉,尤其是他當眾證明橡皮環不耐低溫的那一幕,是一場非常優雅的即席實驗示範,而他所使用的道具不過冰水一杯!
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另留下遺作《這個不科學的年代》、《費曼的主張》、《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等書。
譯者簡介
尹萍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綜合月刊》、中國廣播公司、《中央日報》、《聯合報》,後擔任《遠見雜誌》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主編。專事翻譯與寫作多年,文筆誠摯優美,廣受好評。現為自由撰稿人,旅居紐西蘭。
翻譯作品有《樂在工作》、《你快樂嗎?》、《2000年大趨勢》、《長大的感覺真好》、《居禮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你管別人怎麼想》、《山居歲月》、《海風下》、《個人歷史》(上、下)、《偶然生為亞裔人》、《病人狂想曲》、《重生》等多部。著作有《發現台灣》(合著)、《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堤河邑冒險學校》(合著)、《武士家族》。
王碧
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碩士。專長環境化學,曾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所長。另譯有《熵的神祕國度》。 目錄 前言 導讀 勇於做對的事,不要管別人怎麼想 高文芳
第一部 好奇的人 第一章 一個科學家的養成 第二章 你管別人怎麼想 第三章 就像數一、二、三那麼簡單 第四章 力爭上游 第五章 旅社城的故事 第六章 誰是賀門? 第七章 費曼是性別歧視的豬! 第八章 我剛和他握過手 第九章 信函、照片與畫作
第二部 華府之行 開端 第十章 自投羅網 第十一章 冷冰冰的事實 第十二章 檢查六點鐘方位 第十三章 神探出馬 第十四章 神奇的數字 第十五章 附錄風波 第十六章 第十項建議 第十七章 記者會 第十八章 後記 第十九章 太空梭安全嗎?
結語 科學的價值 收回 序 序
因為《別鬧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Feynman)出版在前,這裡有幾點需要說明。
第一,雖然這兩本書的主角是同一人,但在《你管別人怎麼想》這本書裡,這位「好奇之人的探險」不太一樣。探險過程有的輕鬆有趣,有的充滿悲劇,而且這次費曼先生可是正經八百的——雖然有時候還真難說。
其次,這本書的各篇章比較獨立,不像《別鬧了,費曼先生》那樣按年代編排(結果是有些讀者誤以為那是一本自傳)。我編輯這本書的動機很簡單︰打從頭次聽到有關費曼的故事,我就強烈希望講給別人聽。
最後一點是,這本書裡記述的故事來源與上一本不同。上一本的故事多半是我與他練習擊鼓時聽他說的,而這本我規劃的大綱是︰
第一部〈好奇的人〉,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包括他的父親和他的初戀情人阿琳。第一篇故事採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視節目《發掘事物真相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阿琳的故事正是本書書名的由來,卻是費曼不願回顧的痛苦記憶。我把過去十年間費曼敘述的六個有關阿琳的故事編纂起來,費曼看後卻十分喜歡,很願意與大家分享。
第一部當中的另外幾則故事氣氛比較輕鬆,但是費曼對於〈就像數一、二、三那麼簡單〉特別自豪,他還曾經想把這次經驗寫成心理學論文。第一部末尾的幾封信,是費曼夫人溫妮絲女士、戴森(Freeman Dyson)和亨利.貝特(Henry Bethe)提供的。
第二部〈華府之行〉,是費曼此生最後一次重大探險。這故事比較長,是因為內容仍具時效。而本書延遲至此時才出版,是因為費曼在這次任務之後連續動了兩次重大手術(這已經是他的第三次與第四次手術),又接受放射線治療、高溫熱療,以及其他各種治療。。
費曼與癌症的十年纏鬥在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五日告終,去世前兩星期,他還在加州理工學院講課。我因此決定收錄他最動人心弦,最發人深省的一次演講︰「科學的價值」,做為本書結尾。
雷頓 謹誌 一九八八年三月
導讀
勇於做對的事,不要管別人怎麼想
路徑積分是探索大自然的鑰匙,費曼圖是看見大自然的捷徑
有人說費曼是魔術師般的天才,也有人笑說費曼是天才俱樂部的亂流。1965年的物理諾貝爾獎頒給朝永振一郎、施溫格和費曼,獎勵他們在量子電動力學研究上的貢獻。諾貝爾獎網頁在介紹費曼的貢獻時,特別強調他發明的費曼圖,有效簡化量子電動力學的複雜計算,彰顯費曼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那個時代。費曼不但以此自豪,還用費曼圖塗鴉自家的廂型車。外出用餐時,路人會問「你們的車為什麼都是費曼圖?」費曼的太太還俏皮的回應:「因為我們一家都是費曼!」
費曼圖背後還有更完整的數學結構「路徑積分」,讓我們看見隱藏在微觀世界裡,又神奇、又多樣的面貌。1988年,因為「弱電統一場論」得到諾貝爾獎的萬伯格教授,受邀在哈佛給了一系列演講。萬伯格提到,超弦理論的計算如果沒有費曼的路徑積分,將是萬萬不能。話鋒一轉,說很多人抱怨算來算去都看不見「物理」,萬伯格的評語非常有意思:「沒錯,看不見物理的確是路徑積分的缺點,卻也是它神奇的優點!」
科學的價值與愛的故事
原子彈展現科學具有龐大的破壞力,而很多人也都知道,費曼加入原子彈計畫後,展現驚人的智慧,將原本繁複的理論計算,利用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平行計算原理,拆成好幾部分同時進行,最後再彙整成正確的答案。這個十倍速的運算方法,就是平行計算的濫觴,原子彈也因為費曼的加入而加速完成。然而,在廣島、長崎先後引爆的核彈,「意外」造成日本民眾慘重的傷亡,這個沉重的消息傳回原子彈基地,多數人還陶醉在戰爭的勝利時,費曼卻是自責到罹患憂鬱症。
科學可以造福人群,也可能毀滅人類努力建立的文明,矛與盾的衝突、糾葛,讓費曼永遠銘記在心,也讓費曼臨終前兩個星期還去學校上課。就像本書結語的「科學的價值」,講的就是費曼的省思,和對這個世界滿滿的愛,也像是費曼告別人生的最後提醒。
費曼的學生馬可士,他的媽媽是個費曼迷,但是不太肯聽兒子「不太有技巧的」講「無趣」的物理。馬可士拜託費曼寫信給他媽媽,請媽媽聽他講物理。結果費曼寫下一段名言「物理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馬可士抱怨老師幫了倒忙,卻不知這句話不但是費曼的肺腑之言,而且還別有用意:「你兒子想傳達的,是他對父母的愛,不是沒有溫度的物理。」費曼以口若懸河的風采演講,想傳達的就是科學家的愛和責任。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你管別人怎麼想、航太總署的傲慢和科學的價值。「你管別人怎麼想」是費曼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也是他和阿琳相識、相知、相戀的成長故事。這個正視自己特立獨行的家訓,不但引領費曼以特立獨行的方式笑傲江湖,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科學年代,也讓他以幽默風趣的口才說故事,讓我們得以欣賞一代辯士的風采。 費曼的家訓:絕對不要盲目崇拜威權
費曼不服威權的個性,來自爸爸的身教。他在「別鬧了,費曼先生」一書前文的自我介紹裡,跳過196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一段,卻在書裡大篇幅抱怨這個獎帶給他的困擾,在BBC的專訪裡,費曼也提到諾貝爾獎就是威權的象徵,還用哽咽的聲音說「(這個獎)它傷害了我」。因為「抵抗威權」是他爸爸耳提面命的提醒,哽咽的聲音,可以聽出他對亡父的感念,也可以感受這句話對他的影響。
如果沒有不服威權的家訓,費曼或許不可能用費曼圖,在微觀世界的陰霾中點亮一盞明燈,也不會在真相調查委員會為我們找到一點事故的蛛絲馬跡。
航太總署、政府都不想讓你知道事情的真相
太空任務一直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挑戰工作,從事這個行業的勇士,多少都有一去不回的心理準備。航太總署傳頌的一則太空人笑話,說火箭第一次送太空人上太空後,地面控制中心就先恭喜太空人成功發射!但是接下來就說:雖然我們還沒弄清楚該如何接你們回來,不過太空船上備有兩年的飲水和食物,兩年內我們一定會想辦法讓你們平安回家。
更有人說一個太空任務有560萬個零件,每個太空級零件只要有百萬分之一的誤差,組合起來,災難出現的機率就會出奇的高。還有,最初的太空任務,地面控制中心的電腦功能只和現今的高階筆電相當。就因為太空任務風險非常高,太空人才會被當成英雄!傳說最早的太空人徵召規劃,是找馬戲團的空中飛人。最後才改成資深的戰鬥機飛行員。阿姆斯壯上月球前,還因為風險過高,找不到願意承保的保險公司,最後只能自己買一堆明信片,出任務前簽好名再寄給家人保存。他想,萬一變成悲劇英雄時,明信片可能還可以賣點錢,留給家人一點點保障。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會引起全民震驚,主要原因是七名乘員之中,除了六位航太總署的專業太空人外,還有一位新罕布夏州的高中社會科老師瑪歐麗芙。傳說高中老師上太空是雷根智庫的主意,希望高中老師在執行地球軌道的飛行任務時,實況轉播他和總統、國會的對話,藉此鼓舞民眾、激勵太空研究的發展。雖然費曼在書中說找不到任何事證,證明天候不宜勉強升空是來自高層的壓力。然而老師上太空這件事,在媒體大肆宣傳下,讓實況轉播的收視率非常高,災難的後座力自然也非常驚人。瑪歐麗芙老師,因為出生在波士頓,特別受到麻州民眾的關注。因此,發射當天非常多民眾都在看實況轉播,當時在麻州讀書的我也不例外,當天也是興奮的守在電視機前面。
然而太空梭升空才73秒,就在大家一片驚惶聲下爆炸、化成一片烏雲。不但全美民眾震驚、說不出話、失落和感傷,而且當場親眼目睹悲劇的,還有很多瑪歐麗芙教過的學生和親友。事故發生後,所有人都迫切需要心理創傷的撫慰。
我清楚記得,那一天電視台除了一再的重播那個驚悚的畫面,還透過畫面和很多「專家」向全民「保證」,爆炸發生得太快,在太空人有知覺前,太空梭已經化為烏有。太空人不會有任何痛苦的保證,和密集重播的畫面,進行的是一場集體的心理輔導。
沒多久,雷根總統就找了尼克森的前國務卿羅吉斯,組成災難事故真相調查委員會,其中一位委員就是我們的天才物理學家費曼。費曼當時已經經歷過幾次癌症手術,身體正在康復之中,已經很少參加公開活動。因此透過現場直播的公開聽證會看到費曼時,就有人忘情的大喊:「哇,是我們的費曼耶!」
費曼原本覺得華府是「是非之地」,不願意去參加。為了聽到一句「用不著你親自去參加」的建議,他徵詢很多親朋好友的意見。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說費曼應該去。有人還說只有不按牌裡出牌的費曼,才有可能掀開見不得人的髒汙,找到一點點事情的真相。朋友希伯斯回憶,費曼在電話上徵詢他的意見時,費曼聽不到想聽的「你不用去參加」,雙方沉默許久,最後費曼居然丟下一句「去你的」,就把電話掛了。果然,費曼的華府之行,真的為我們留下一段寶貴的歷史見證,見證官方行事的顢頇,和航太總署高層的傲慢。
根據費曼的說明,官方找來的委員有一半是技術專家和學者,包括兩位律師、一位航太週刊編輯、一位科學家、包括阿姆斯壯在內的四位太空人,還有包括費曼在內的四位物理學家。費曼的說明暗示政府找他的目的,只是想找個年邁的諾貝爾獎得主為調查報告的公信力背書。委員會主席羅吉斯,似乎急著完成報告交差,對費曼老是不聽指揮、自主調查感到非常不悅,還在背後抱怨費曼是「背脊後甩不掉的痛」。費曼被告知羅吉斯不雅的抱怨時,若無其事的說「不會啊,我覺得他挺還尊重我的嘛。」
毫不意外,費曼說官方呼嚨他的方法千奇百怪:要一頁資料,先是推拖拉,最後給他一拖拉庫的檔案叫他自己找。要的資料文不對題、公聽會刻意打斷他的報告、要打字人員打字的筆記經常失蹤、不讓費曼的完整報告放在主報告裡,改成容易被忽視的附錄等等。比較可惜的是,除了在庫提納將軍刻意引導下釐清O型環的缺陷外,應該還有其他有待改善的地方,但是主席羅吉斯卻急著在問題沒有完全釐清前,試圖刻意誘導委員通過「鼓勵航太總署繼續發展太空任務」的決議,無心找出更完整的真相。
比如說,費曼在第一場實況轉播的公聽會現場,取出一個放在冰水杯中的O型環,說明變形的O型環,受凍之後無法迅速回復原狀,質疑這個O型環的缺陷,很可能和太空梭出事有些關聯。羅吉斯居然輕忽費曼的質疑,若無其事的說以後會繼續討論這個問題。要不是嗅覺敏銳、早有耳聞的記者在午休時間圍著費曼追問,並在晚間新聞凸顯問題的關鍵,O型環的問題恐怕會不了了之。
除了技術問題,還有人的問題
費曼在附錄裡寫下一句重要的歷史見證:「成功的科技需要依賴事實而非公共關係,畢竟大自然是無法愚弄的」,提醒航太總署不能如此輕忽人命。航太總署為了配合政府的太空競爭,輕忽技術上的不確定性、疏於提醒民眾太空探險的風險,不但讓無辜的太空人冒不必要的風險,也造成民眾心理無法弭補的傷害。
更不可原諒的是,災變後還是不肯誠實面對真相、記取教訓,後來還是一再出錯、一再製造災難。現在回頭看這本書,更能感受費曼的用心,讓大家有機會了解航太總署的傲慢與顢頇。而這份調查報告的附錄,可以說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件。
傳奇的說書人
「你管別人怎麼想」、「成功的科技需要依賴事實而非公共關係,畢竟大自然是無法愚弄的」是這本書的兩個主軸,透過一些小故事讓讀者認識費曼的生活軌跡,也建議政府要面對事故的真相,記取教訓。
費曼是說故事的高手,更喜歡開玩笑。費曼的妹妹瓊安就說,醫生向家屬表示在彌留之際,費曼已經完全失去意識。但是醫生離開病房後,費曼居然奮力舉起雙臂、交叉摩擦,做了一個魔術師要變魔術前的手勢,然後伸出舌頭,扮了人生最後一次鬼臉。這本書記錄了很多費曼講過的故事,看似不相關的兩段大故事,講的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愛與關懷。
費曼臨終前朋友想到他即將離開,感到無限哀傷。費曼卻說:這件事自己偶爾也會感到困擾,但是你知道嗎?我說過很多故事,離開人世之後故事還會留著,人生沒有太多遺憾。這本充滿愛的故事,在費曼過完人生第69個情人節後,畫下神奇的句點,現在輪到我們用愛寫自己的故事。 高文芳(交通大學物理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