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拋開被科技綁架的立即回應模式,允許自己對忙碌的崇拜說不。你以為很無聊的事,卻能讓你更有創造力與生產力。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越無聊,越開竅:無所事事更能釋放你的創意與效率
作者: 瑪諾什.佐摩羅迪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Manoush Zomorodi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天下雜誌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8/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3983583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Amazon 4.5顆星讀者好評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魯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杜希格 一致推薦
2萬人實證! 拋開被科技綁架的立即回應模式,允許自己對忙碌的崇拜說不。 你以為很無聊的事,卻能讓你更有創造力與生產力。
訊息不斷線、離開辦公桌繼續處理公事,你以為這樣才有效率,其實,這些動作都在默默摧毀你的產能! 洗澡、摺衣服、看著水煮沸……多數人覺得無聊、浪費生命、毫無生產力的事,反而讓大腦全速運轉。
無聊很沒用?其實大腦超需要!關鍵在我們需要思緒漫遊!
心理學家實驗證實,開會時放空、聚餐時神遊這些看似沒效率的無所事事,大腦反而會自動讓事物產生新的聯結,也就是「思緒漫遊」模式。 此時大腦使用的能量,高達認真思考的95%!
TED演講《無聊如何產出最出色的點》點擊率超過183萬次、《快公司》(FAST COMPANY)2018年TOP100最有創意商業人士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找來2萬名自願者挑戰「無聊而精采計劃」。 結果證實,培養深讀力、深度工作力及實踐專準主義,都與無聊息息相關。
你有多久沒感到無聊?七個挑戰讓你享受科技之便,不被科技綁架 多數人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科技干擾──手機、平板、電腦等。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人們上網時注意力轉移的時間已縮短為45秒,而且在受到干擾1小時後,會無法專心做手邊工作,開始自我干擾──上網、查看郵件、回line等。
為了擺脫科技創傷,作者提出「無聊而精采計劃」,用七個挑戰幫你奪回專注力,生出源源不絕的好點子。
‧記下自己的科技習慣 無意識的瀏覽網站、玩手游,最容易讓人習慣並成癮。若怕手寫紀錄會造假?就用App追蹤它。
‧把手機,移到視線之外 實驗證實,把手機拿在手裡時,受試者會查看它46次,無法專心做任何事。 你可以試著開會時別帶著它、出門故意忘記帶,藉此擺脫分心狀態。
‧別用照片輔助記憶 根據該計劃的問卷調查結果,每按下一次快門留下紀念,我們反而會遺失相關的記憶,這就是拍照損傷效應。就一天,別拍照也別為他人分享的圖按讚。
‧刪掉使用最頻繁的應用程式 不斷跳出的訊息更新,讓你忍不住點開程式。這些免費或便宜的應用程式,不賺你的錢,而是賺你的時間!最糟的是,它會害你習慣性地自我干擾。
‧暫時離線 多數人認為合作效率更高。實際上,目前最頂尖的設計、最棒的發明,甚至讓你離不開的手機,這些創意都生於獨處。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也說:「我所認識的發明家和工程師,都是在獨處時最有產能。」
‧抬起頭,只讓眼睛工作 別再低著頭,留意那些乏味的細節──你會發現「離線的驚奇」。
‧享受,貨真價實的無聊 思緒漫遊與正念最大不同的差異在於:正念可以收攏專注力,而思緒漫遊則是大腦自動進入深思,到達意志未曾前往的地方,因此更能開竅、想出絕妙計劃!
現在,就找個困擾你已久的問題,接著花30分鐘做一件讓你無聊到幾乎不耐煩的事,最後重新思考那個無解的問題,你將獲得全新的體驗。
整天無所事事的人很多,享受無聊而有所成就的卻很少, 現在就挑戰「無聊而精采計劃」, 30分鐘,做乏味的事產出最出色的想法。
名人推薦
台灣麥肯廣告集團執行長 張志浩 奇想創造董事長 謝榮雅 「生鮮時書」創辦人 劉俊佑(鮪魚) 網路趨勢觀察家 劉威麟(Mr.6) 一致推薦
「本書帶領我們發現放空的重要性,透過瑪諾什.佐摩羅迪的最有趣的科學研究,學習無聊與放空才是讓我們更快樂及更有效率及創意的主要關鍵。現在就放下手機,讓自己的大腦來個徹底放空吧!」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
「書中許多簡單的小步驟,都能讓你的每一天更加充實及有效率,瑪諾什結合個人經驗、神經科學及大量的研究資料,放空原來也是一種學習天賦。」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
「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手機如何綁架我們的思緒,也提出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檢視自己的手機中毒程度,進一步去比較不用手機後的感覺,你才會有機會發現,在無聊的時間下意識的找事做,是怎麼扼殺自己的創意。」──台灣麥肯廣告集團執行長╱張志浩
「對於長期身在新創事業,又是一名創業者,絕對不能把自己時間塞太滿。因為,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看起來可以做的事業也實在太多了。到底要「選擇」哪一個?花一點時將讓自己沉澱,好好的無聊,反而能做出對的決策、想出好的計劃。一開始做了正確的決定,事後必然成功率大增。」──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Mr.6)
「還在廣告公司時,曾聽過傳奇前輩說過一個道理:『如果你卡關了,坐在書桌前硬想是想不出idea 的,放下紙筆去旁邊拖拖地、洗碗、澆花,idea 自然會來找你。』後來確實發現,常在洗澡或做家事時文思泉湧,原來這就是無聊給我的禮物。──「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 紐約公共廣播電台(WNYC)《寫給自己》(Note to Self)節目主持人兼總編輯,該節目專門談論人類與科技。瑪諾什每週會在節目中,透過實驗或與專家、聽眾對談,找出你我生活中因科技產生的新問題。她在工作上表現相當亮眼,因而獲獎無數,其中包括四度受到紐約記者俱樂部(New York Press Club)表揚,媒體女性聯盟(Alliance for Women in Media)於2014年提名她為傑出主持人。閒暇之餘,瑪諾什會上推特@manoushz,並透過呼吸練習淨化身心,目前居住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為專職翻譯,先後旅居美國華府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10。譯作包括《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人生好難》等七十餘本。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為主。 目錄 推薦序一 閱讀,然後一陣無聊你會豁然開竅 推薦序二 成功的必要條件:把時間留給無聊 推薦序三 佛系創意,idea在「無聊」中自然就來
前言 覺得無聊?你離開竅只差一步 第一章 找靈感、做決策……你都需要「好無聊」 第二章 淺瀏覽、深閱讀,啟動雙讀寫大腦 第三章 科技正念,找回專注 第四章 別讓快照毀了你的記憶力 第五章 刪掉打發時間的應用程式 第六章 暫時離線,打造深度工作力 第七章 抬起頭,只讓眼睛工作 第八章 享受貨真價實的無聊 第九章 思緒漫遊,讓你越無聊越開竅! 誌謝
收回 序 推薦序一
閱讀然後一陣無聊,你會豁然開竅
台灣麥肯廣告集團執行長/張志浩
我拿到了這本書的書稿已經一個星期,一直沒有時間閱讀。沒有時間雖然算是個理由,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手機占據了。一直到去德國出差,因為在飛機上沒辦法用手機。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又不想睡覺,才促使我把書稿拿出來讀。
閱讀書稿的過程當中,因為內容出現許多熟悉的場景。腦子裡不斷地反省,被手機綁架的後面,到底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手機用多了對眼睛不好;一直掛在網上收看即時訊息,使得大量的資訊塞滿你的腦袋,其實資訊並沒有被消化,也就是說,這些資訊並沒有経過一個完整的思考的程序。
反之,使用手機的過程會占據你的時間、綁架你的思考,因為運用科技產品吸收資訊,是一個單向的動作。就像在進食一樣,必須給大腦足夠的時間消化,這些資料才能轉化為有價值的想法。
這本書,就是在研究探討這件事。什麼叫做無聊?什麼叫做白日夢?或思緒漫遊?作者對無聊的定義,其實就是我們下意識拿起手機的時間──那些本來是讓我們用來發呆、放空以及沉思的。
關掉網路漫遊,開啟思緒漫遊 從小我們的父母可能告戒我們,不要做白日夢、不要發呆,去找點事做!但本書作者點出,其實白日夢、發呆,是幫助我們進入思緒漫遊的一種思考模式。作者認為這種「無聊」有正面性,也有負面性的影響。當然白日夢也可能造成負面的鑽牛角尖等,而正面的白日夢對人生規劃、發想創意或做決策,都有相當的幫助。不過,現在因為手機出現,讓無聊及白日夢幾乎不存在了。
用手機打發時間或不間斷工作,和放任自己無所事事,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哪?沒有手機時,我們在無聊過程當中,大腦仍會不停的運轉,也就是思考著過去、反省、改進並想辦法解決問題。在無聊中的發想過程,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想法及創意。
反之,有了手機後,我們以為透過手機不斷地吸收資訊,可以增加知識,其實我們只是吸收,卻不解讀。無論有意義、無意義的資訊,一直單向地灌入我們的大腦,由於過程中沒有經過任何理解、判斷,所以很難產出具體的想法或計劃。因此,無論你用手機做什麼,甚至是你眼中很有效率的工作,多半只是無意識的填補破碎的時間。填補後,卻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價值產出。
在無聊中,邂逅創意之母「多巴胺」 在書中,作者及專家舉出許多實證,證明網路綁架我們的多巴胺分泌。認為思緒漫遊或無聊中,可以藉由思考過程中產生多巴胺,這個多巴胺就是許多快樂及創意的來源。
所以我把「無聊」,解釋為思緖漫遊的必要存在。無所事事、做白日夢也有其必要,因為它能開啟思緒漫遊,促使我們擁有更多創意、計劃。換言之,思緒漫遊是一種心態、一種生產的價值;數位漫遊則是一種習慣、甚至扼殺思考價值。所以越依賴科技,你的大腦就越沒有機會使用。
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手機如何綁架我們的思緒,也提出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檢視自己的手機中毒程度,進一步去比較不用手機後的感覺,你才會有機會發現,在無聊的時間下意識的找事做,是怎麼扼殺自己的創意。
想要避免這些科技創傷,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機,找回當下。比方說,減少拍照,用肉眼接觸世界;刪除一些應用程式,離線抬起頭來找找樂子。讓你的大腦產生生產力,最後找回自己對時間的自主權。
我當然還是要得感謝手機,在我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可以快速用語音輸入,記下我的感想與心得,所以手機有他的必要性。但是手機是工具,手機不是資訊的來源,更無法取代我們的大腦。有價的知識,需要透過大量閱讀後,放空自己。在思緒漫遊過程中,反省、思考、思辯、創造,抓住那些靈機一現的想法,然後形成有價值的作品或是有意義的思想,自我成長!讓我們一起來進行,「無聊而精采計劃」吧。
推薦序二
成功的必要條件:把時間留給無聊
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Mr.6)
某天,我興致勃勃拿了一份公司簡介,對一位更有經驗的業界高手說明;我說,這些就是過去十年我所做的事;忙了十年,得到如此豐厚的戰績,接下來我會做更偉大的事。
結果,這位高人聽完後,只對我說一句話:「選對的事去做,一切才會對。」 回家後我思考了很久,想要有所成就,的確應該是選「對」的事去做,而不是把事「做對」。 我才領悟成立一間廣告公司,辛苦經營長達十年,將青春時光全部耗在它身上,對我而言就是一件對的事。
廣告公司賣給客戶的是無形的服務,通常是智慧、創意、建議,客戶既是我們的收入源,也是我們的「評審委員」。十年前第一次站在客戶面前,我就獲得客戶的稱讚,他們欣賞我所提出的創意。因為第一次的成功,讓我渴望、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就這樣,一待待了十年。
怎麼擠出時間,選出對的事?
當然,這過去十年來,有時我能把事做對,有時也會失誤。也經常因求好心切,想提高成功的機率,讓自己更厲害、更專業,但到頭來整件事情可能因為方向錯誤,最後失敗告終。
我也曾效法同業的行為,結果換得一場徒勞。後來我才發現,有時候不是大家在做的事,就一定正確,很可能這整個業界的做法,根本已經偏離正軌了。這也告訴我,必須選對事去做,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
那位前輩後來又告訴我,基本上,成功的領導者每天只做三件事──找對的人、規畫正確的未來……第三件事是──「什麼事都不做」。
對於一位忙碌的廣告公司執行長來說,實在難以想像「什麼事都不做」的境界,如果一個老闆成天都很無聊,就表示他沒有盡到職責、做好份內的事:當一間公司的領導者都這樣漫不經心,公司還會有未來嗎?
關於這一點,本書作者提出足以顛覆大眾思維的概念:越無聊,越開竅。她引用心理學家珊迪.曼恩(Sandi Mann)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在職場上,無聊是僅次生氣排名第二的負面情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這其實是對無聊的誤解,它不但非常有趣,而且有用。因為無聊,正是開啟大腦思緒漫遊的開關,能幫助你產出源源不絕的靈感與正確的決策。
關於這一點我相當認同,因為我最近才剛經歷類似的經驗。
前陣子出差到上海,第一天我忙到只吃中飯,第二天我更是忙到一整天沒時間進餐,到了第三天,同事原本幫我排一場客戶拜訪,我跟她說約下午好了,讓我休息一個早上。她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我無視於她的目光,自己坐在公司樓下的星巴克,看著人來人往,聽著隔壁桌各種口音的對話,讓咖啡因融入我的血液、進入大腦,悠悠的攪動著咖啡,突然間,近日來因某個計劃卡住的思緒,變得豁然開朗。
這個經驗讓我理解,對於長期身在新創事業,又是一名創業者,絕對不能把自己時間塞太滿。因為,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看起來可以做的事業也實在太多了。到底要「選擇」哪一個?花一點時將讓自己沉澱,好好的無聊,反而能做出對的決策、想出好的計劃。一開始做了正確的決定,事後必然成功率大增。
而通常那個需求、那一件對的事,都會在「無聊」的時候闖進大腦,自己跑來找你。它可能就是發生在工作中的自我需求,甚至是自己生命裡面正在歷練的「痛點」──做那個,就會對。
做對了,一切都對,人生就順。我到了40歲才體悟此點,或許已太遲,若讀者能早一點體悟,台灣不知道又會多出好幾百個成功的事業家了。
推薦序三
佛系創意,idea 在「無聊」中自然就來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還在廣告公司時,曾聽過傳奇前輩說過一個道理:「如果你卡關了,坐在書桌前硬想是想不出idea 的,放下紙筆去旁邊拖拖地、洗碗、澆花,idea 自然會來找你。」
當時我身為小菜鳥,雖然半信半疑,仍將前輩這段頗有禪意的建議銘記在心。後來確實發現,常在洗澡或做家事時文思泉湧,只能說前輩果然是前輩。
在讀過一些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後,我發現前人根據經驗得來的創意祕訣,是有科學根據的,當你在做乏味的工作,或像散步、洗澡這類重複行為,你的大腦會進入「預設模式」。
此大腦會無意識地發散思考,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腦海中出現一隻八爪章魚,毫無章法地抓住各種素材,創造出新的連結,脫離常軌的創意就是這麼出現的。
後來,我在上社群創意課時,也會讓學員透過一些練習,刻意進入「預設網絡」的狀態中,釋放潛伏在腦海中的八爪章魚。
10 秒鐘,啟動大腦中的搜尋引擎
「無聊」能讓你更有想法,作者不是第一個談起這概念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此話題很有趣,不僅在思考上反人性,行為上也是,畢竟人們逃離無聊都來不及了,誰想故意深陷無聊的泥沼中?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透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引經據典地告訴你無聊的重要性,例如「無聊」其實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十分有用,因為無聊的感覺促使人們行動,去做比手頭上更有意義的事。要是失去「無聊」這種情緒,如何把無聊轉變成創意?
不只如此,作者在研究兩萬名計畫參與者後,找到了「無聊而精采計畫七步驟」,書中不同的章節,還有他訪問各產業職人的無聊訣竅。
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章的谷歌(Google)工程師:陳一鳴。他透過一招:10 秒冥想練習,在腦海中想著一個你在乎的人,然後希望這個人快樂,保持這個想法,維持三次呼吸,就能讓大腦放鬆心跳放緩,這彷彿在你的大腦中裝入搜尋引擎,就像google 一樣快速、好用。
當我們進入平靜的狀態,大腦會處於一種放鬆而警覺的模式,因此雜亂的想法轉為清晰,還記得之前提到的八爪章魚嗎?在這種狀態下,較容易捕捉到靈感。
為什麼是10 秒?只能說陳一鳴不虧是Google 工程師,深諳人性,知道要人們一次做到大改變是不可能的,就像新年新希望總是會失敗一樣。
正是如此,當你在閱讀這本書時,不要一次就想要學會裡面全部的招式,選一招立即可以做的,現學現用,這樣就能慢慢奪回大腦的主控權,而不是看完書後,仍繼續填滿生活中的每一個空隙、重複瞎忙的循環,讓大腦創意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