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进来,由美国次贷和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对金融资本主义制度的重新思考,以及我们对“后中国制造时代”的政经社会环境转型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沟通》杂志是一本无甚商业目的的“非媒体”,只作沟通之用,主要谈创意工业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游离主流话语权体制之外的创意精英们的言论阵地。当然,目前主要是基于城市文化、房地产和创意传播领域。《沟通》的出品得到了身边朋友们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也渐渐引起了圈内圈外更多朋友的关注。从第三期开始,我们加强了“对话”形式的设置,让思想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逻辑的工作。如果您有兴趣,那希望您不仅仅是关注,而是更多地参与。直接或间接,方式会有很多,但会聚的力量一定会很大。希望看到过《沟通》的朋友们,能给刊物提一些问题和意见,我们希望《沟通》能在鼓励和指正中得到健康成长。
我和你们一样好奇为什么这一期主题是ZUO
在我的概念里,ZUO就是北京话的 “做作”不自然,刻意而为却效果欠佳,矫饰,常常用力过猛,多少有点欲盖弥彰下的拧。缺乏信仰和诚意的虚张声势。联想到主编对城市和建筑,火炬接力和奥运表演,还有领导人的说话镜头表演等论题总是大加批驳力行不疲(最近组织了“画皮北京”的文化论坛便是证据),我应该能明了他挖掘这种“新的-时代性-感觉力”词汇之复杂内涵的用意。
进来,由美国次贷和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对金融资本主义制度的重新思考,以及我们对“后中国制造时代”的政经社会环境转型的切身思考,乃至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命题的急迫讨论.....我们如何能找到并遵循“自认而然”这四个字里面所包含的巨大价值规律呢?我们要聊聊这些问题。
ZUO普遍存在,显而易见,而且渐渐成了常态。我很担心我们国家再生一场大病,一直以来,“自ZUO自受”就是个贬义词。
内文试阅读:
《沟通》:李总的谈话中谈到了很多红鹤沟通项目创作的“第一次”,下面就将以“第一次”为线索,进入这次谈话——
第一个全案推广的项目 / 第一次风情社区概念的提出 / 第一次做“社区全命名系统”:【阳春光华家园】
98年我们第一次提出来“风情社区”,也是第一次做出“社区全命名系统”。而且我们是第一次给社区的每一个层级都作视觉化和符号化的工作。比如一个运动场我们把它命名叫“阳光动感地带”,同时设计一个logo。所以这个项目有很多logo,而且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时候编了一本现在看来有点幼稚、天真、浪漫,但那个时候非常令人兴奋的“业主文明公约调查”,但不是政府法规意义上的,而是从社区人文角度出发的。有几个问题现在还记得,比方说问:落叶要不要扫?问:有人在公共空间里面练琴你有什么态度?类似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也是受现代社区文明这些东西的影响,所以那个时候想法也是比较浪漫化的。我们希望大家在社区里面都能和睦相处。希望他有很强的社区公共精神。在那个阶段我们受台湾广告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比如,台湾时报金像奖这些优秀作品里面房产和社区类的优秀广告作品。再比如,96年有广告人沙龙叫周口坊,当时有一大群人(比如东方博文的长青)都受它的影响。那时,广告业内也有一些4A公司资深人员在那儿开讲座,每周一次,我记得是每周四。在民族文化园的东门,有一个叫午夜阳光迪厅的隔壁。那个时候大家对未来都看不清,有一腔热情。凡是看不清的事,都值得去投入,看得太清楚的事,热情就会少一些,因为探索的本能没有空间了。
第一次用精装修概念和欧美名牌部品:【盛世嘉园】
之后我们就接了盛世嘉园,盛世嘉园是让我们第一次用“精装修”概念和“欧美名牌部品”。这些因素都可能促进房地产的营销效果。我现在还能记起每一个材料部品的牌子。门把手是霍曼,防盗门用以色列的模帝,实德的门窗,威斯曼的燃气炉,包括森德牌的暖气等等。那个时候CBD核心区里面的盛世嘉园才卖6800元,在北京电视台新台址的东隔壁。我在96年去过当前的大望路,一片泥泞,一块烂地儿,那个时候现代城还没有挖坑。那时是去做一个老楼的再包装,把一个老式楼改造成一个新写字楼。那个时候还没到房地产的第二次浪潮,市场热感不强。现在大望路已经变成最繁华的地段,满打满算十年。国贸没变,周边全变了。这个十年,我见证了北京的巨变。98年我们在做第一个案子“阳春光华”的时候,我站在海剑大厦楼顶上往北看过去,泾渭分明的城乡结合部,楼下一条路的东边就是小南庄,全部都是低矮的五六层小楼和一些塔楼。路的西侧全部是农田、洼地、水塘、养殖场、绿色蔬菜大棚,一直到昆玉河边。现在这儿时高尚居住区:万柳,已经完全城市化了。
第一次与海归派建筑师合作:【双裕花园】
说到双裕花园了。它和万科城市花园一路之隔,在万科城市花园的北侧,开发商是当地顺义的,意识上不那么开明,专业度也不高,但是很大胆的用了海归派最早的一批人。做设计的公司叫WSP,领军人是吴钢,从德国回来的,除了西门子住宅小区,商品房的设计他也是第一次。就把德国的气质,带到了这儿。接受双裕时,我们为之震惊“北京还有这么洋气的小区”,现在来看那个小区虽然也许根本不算多么划时代,可以佐证房地产市场的进步有多快。在当时,我们迷上了那个建筑,觉得每个线条都那么可爱(虽然施工质量非常的粗糙)。我们无数次去现场,对项目充满感情。的确这是公司第一次跟国际思维的碰撞,所有的理性主义热情都碰撞在了一起:房地产开始热了、留学生回国创业充满了激情、我们的荷尔蒙在大量分泌,开发商也开始对未来充满理想与信心……反观,这两年海归回来的人已经不被追捧。你必须靠真本事,不能靠光环。而那个时候可以靠光环,因为你只要写上你是德国回来的,这就变成了一个营销卖点。你会被包装成大师,其实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留学生而已。时至今日的十年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好处,双裕花园之前也做过一些广告,卖点叫做“与万科同样的天空,与万科不一样的价格”。现在这个时代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裸奔式营销”也许都是合理的,但在那个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房产是一种梦想,是有产梦,更是家园梦。既然你为圆梦而来,所以你怎么能说比万科低那么多呢?于是,我们改变它的营销策略,打品质,德国品质、德国设计、德国风情社区,到现在如果把我以前做得那个楼书拿出来还是挺煽情的,那时候大部分文案都是我写。假想我是一个生活者,用生活者进入这个社区情境,去模拟未来极度理想化的生活,文案中出现过维吉尔的诗句更是证明。包括后来的棉花城也是这样的,我写了很多的范文,用以指导团队。现在来看,未免会觉得有些天真、浪漫,但是那个时候谁能把地产看得那么透呢。双裕花园市场表现的前后变化引起了业界特别关注,我们的才华得到了认可。
第一个里程碑项目 / 第一次采用“工具立体化”营销 / 第一个逆势操盘的项目:【恋日嘉园】
第一个里程碑项目是恋日嘉园。虽然现在看来六个系列中每个系列的调性的一致性没有那么好。但是,每个系列和系列之间都是非常完整的。我们整个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项目当中,创造了市场奇迹。当时我们的那个案子被评为房地产的四大名旦,东西南北各一个,我们是南边的代表,也是第一次红鹤采用立体化工具的营销。那时候的DM鼻祖是《生活速递》和《目标》,现在这两个公司基本上已经退出房地产业,那个时候只有他们能提供这个行业精美的印刷刊物。现在DM的变体是业内杂志,类似于《楼市》、《安家》、《新地产》。再说说“媒体创新”,我们促使媒体提供更为引人注意的广告版面,来提升广告效果。比如推出了上跨页半版,下跨页半版。比方我们在卖顶楼的时候,用上跨页半版,推一楼带花园的我们用下跨页半版。第三,说说竞争,排在最前面的五家公司激烈竞争,每一个动作都会被相互关注。大家都在较劲儿。现在我们退出一线作业的老人,现在偏向管理、大策略的把握,而那个时候我们是真正实战过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写过文案、做过logo、裱过提案板、画过草图。当时说人手不够了,那好,李总上吧,徐总上吧。熬夜都是家常便饭。十年中至少熬了有六七年,但是那个时候有信念,是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所有东西都是新的。类比的话,就像现在的艺术行业,艺术品市场,所有人都扎向那个行业。现在我身边的艺术家哥们,都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地产业对他们也有吸引力,太有意思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一个滚烫的行业,炙手可热的行业。我们当时在恋日嘉园还做了第一篇“统计学报告”似的广告,用数据来作为卖点。恋日嘉园还是我们公司第一个有“样板区”的项目。两个样板区,一个叫做生活样板区,一个是工地样板区。再把工地样板区细分成作业区、生活区和工料码放区。并且让每个业主监督它的工地现场管理。五万平米工地绿化,从生活区到工地区中间都要铺硬化路面并提出“无尘施工”的口号,还有24小时不间断录像监控。这是开发商的理念,同时我们要把它变成“传播上的卖点”。恋日嘉园当时创造要比周边最贵的楼盘还高500—800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个时候南城的市场平均价也就是3000—4000块,这么低的总价,800元意味着什么,这是项目多少个“第一次”的创新价值方能换来的。在销售进程中,对不同客户群作不同的诉求,从一居到跃层大户型全部都覆盖。我们做到每天回顾销售状况,担任恋日嘉园的营销副总李晨阳把当天的销售一览表发给我,大概是晚上九点,然后有时候开会到深夜。今天卖得怎么洋,客户的分布有没有变化,如何销控和挤压,广告诉求方向要不要马上转向……所以营销和销售、广告结合得很紧密,战役感很强,需要贴身服务和快速应变。在恋日嘉园的产品定位上,我们将社区提升为别墅感的社区,并把现场的营销热感,充分的在广告里面进行传导。比如说我们卖的多好也会放在广告里,我们现场来了多少组人,全国业内来了多少客户来参观都要有统计,我们在几期广告里面都在这么做,不光要叫好,还要叫座。
跟营销捆的特别的紧,这种观念我最希望在红鹤保持下去,我们营销传播跟销售状况应该是一种密切的互动。最后说说“立体”营销,广告已经说了,电视的节目录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种形式了。当时北京电视台给我们做的节目,我记得当时有个节目主持人叫刘文艳,她一直在北京台做真情互动那档节目,当时在新闻电影制片厂录制节目,她在现场的时候拿着我们的广告挂历(我们把广告做成了挂历),朗读广告文案,并被文案感动。可以保证,那些文案是我用心去写的。我们不能够触摸到未来真实的生活,但通过样板间大家投入了追寻家园梦的感情。还有户外广告牌的使用,那个时候户外广告牌没有那么火,比较重要的项目才会买广告牌。主要的弹药都投在报纸上,先是“北晚”,后是“精品”和“北青”,全城人民都关注星期四,因为星期四是房产版,星期三是汽车版。最早的房地产媒体是《精品购物指南》,是它最早催化地产市场的火爆气氛。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见《精品购物指南》的印象:哇!报纸居然可以用铜版纸来印刷,太精美了,震撼!精品购物指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恋日嘉园使我们获得了全方位的成功,它的营销推广形成了一种效应,老的地产广告和营销人多少曾受恋日嘉园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它是红鹤的第一座里程碑。